v29i2

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充分準備 歷史上多次出現冠狀病毒,對人 類健康構成威脅,下一次大流行並非 「如果」、而是「何時」的問題。臨床 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副系主任陳福和 教授希望能努力防止這些威脅,讓全 世界做好充分準備。 陳教授獲研資局轄下的研究學者 計劃(RFS)資助,研究新型冠狀病毒 病主因,即SARS-CoV-2,及其變種 和亞變種的特性;加深了解為何有病 人出現長新冠症狀,及發掘新的廣譜 抗冠狀病毒策略,以應付任何類型和 變種的冠狀病毒。 研究期間,SARS-CoV-2仍在持 續變異,科學界對於病毒如何演化、 不同變種之間的差異、長新冠的成因 及致病機制等問題仍未有明確理解, 但重點是我們需要妥善準備不因病毒 演化而變得過時的治療方法。 陳教授說: 「新型冠狀病毒病流 行初期開發的單株抗體,可中 和 SARS-CoV-2 。病毒一旦變種, 大部分單株抗體就不再有用。我們現 正嘗試開發廣譜、可應付泛冠狀病毒 的治療方法。」 陳教授在新興傳染病研究方面擁 有豐富的經驗。約12年前,他開始研 究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,開發與 病毒相關的研究模型。他是袁國勇 教授領導的微生物學家團隊成員,團 隊在港大深圳醫院於2012年開幕時 成立了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(現 名為感染性疾病醫學部)。2020 年, 團隊為全球首次證實SARS-CoV-2在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。這篇論文被擁有 200年歷史的《刺針》雜誌評為34篇 里程碑級別的論文之一(唯一一篇由 香港學者領導和發表的入選論文)。 陳教授同時擔任醫學院助理院長(環 球拓展),致力提升學院的全球拓展 能力。 陳教授表示,團隊的成功取決於 他們同時注重臨床及基礎科學的專業 知識和視野。這不僅是取得研究佳績 的關鍵,亦對培訓新一代研究員至為 重要,後者更是研究學者獎計劃的核 心部分。 他續說:「學系成功對抗新興傳染 性疾病的基石,是除了擁有資深研究 人員之外,也有年輕研究員的活力與 創新。學系能滙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 秀科研人才,對此我們實在感到非常 興奮。」 香港大學在傳染病學和微生物學 領域被評為全球最佳的大學之一,其 優質研究設施,以及學系整合實驗室 研究及臨床服務的獨特模式,成功吸 引學生入讀,讓他們了解如何齊心協 力為病人服務。 陳教授希望在以上多項因素互相 配合下,能成功研發有效的口服或噴 鼻治療方法,針對所有冠狀病毒的通 用致病機制,減少下一次大流行出現 時的死亡率和發病率,維護民康。 「將來出現任何一種冠狀病毒我們 實在無法估計,但希望能在儲存庫中 準備隨時適用的治療方法,這樣, 相較最近的大流行而言,大家就能 做好更充分的準備。」 陳福和教授 17 HKUMed News Winter 2024

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