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29i2

醫學院多年前已在所有專業課程 加入有關基層醫療健康的課題,然 而,隨着其地位在本港醫療系統中日 益重要,醫學院期望進一步加強及明 確指出,掌握基層醫療的專業知識對 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性。 「我們的主要使命有兩個,第一 是相對於二線的住院醫療服務,我們 需提高學生對基層醫療健康的認知, 第二是加強他們治理毋需住院的患者 之技巧和知識。以往我們過度依賴醫 院提供的醫療服務,現時大家必須意 識到這種做法是不可持續的。」副院長 (教學)梁嘉傑教授道。他與助理院長 (學生福祉及拓展)陳芸教授擔任香港 大學綜合基層醫療健康協作平台 (CPHC)的教學共同召集人。 事實上,醫學院的內外全科醫學 士課程中,已設有為期七周的家庭醫 學實習,最近更安排所有二年級準臨 床醫科生到地區康健中心實習,實地 接觸正在接受預防性和復康護理服務 的病人。至於護理學院、藥理及藥劑 學系和中醫藥學院的學生同樣需要 在社區環境中接受培訓(包括新設的 香港大學社區藥房)。 梁教授表示:「我們期望就這些 安排提供更明確的指引,並在各專科 學系推動變革,令大家更意識到基層 醫療在預防和治理特定疾病(例如糖 尿病)方面所帶來的效益。」 同時,陳芸教授指出,一個專為 本科生而設的基層醫療教育工作小組 已經成立,目標是將現有專業課程內 關於基層醫療的所修科目更明確化和 相互聯繫,同時避免為學業繁重的學 生帶來額外壓力。 「我們最希望的是啟發學生對家庭 醫學的興趣,也許他們會因而決定在 此專科發展,即使選擇其他方向,至 少他們能與家庭醫學和基層醫療方面 的醫生合作無間,為病人提供持續、 無縫的治理服務。」 提升醫療科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 環,現時學生正接受遠程醫療及應用 於家庭醫學的醫療點超聲波培訓,以 便日後能夠在合乎道德的過程下進行 有效的遙距諮詢,並幫助病人在進行 醫學檢測之前作出適切的診斷。 此外,病人自我監測技術在未來 醫療服務中會更為重要,例如由生物 醫學學院何永基教授開發的嶄新軟件, 能將普通手機轉化為醫療級聽診器, 可供患者自行檢測心臟病。 梁教授表示:「在醫療健康領域中 負責任地應用先進技術,能夠賦予病 人更多掌控自身健康的能力。」 陳教授補充道,他們已成立一個 跨學科工作小組,並已就發展基層醫 療健康核心課程提交建議,為學生介 紹基層醫療健康和人工智能的相關應 用,及兩者如何能夠有效地促進市民 健康。 基層醫療文化革新 ↑梁嘉傑教授(上)及 陳芸教授 25 HKUMed News Winter 2024

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