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理學部主任的Cyrus Kumana教授(現為榮休教授)展開研 發。團隊耗時三年解決醫用砷粉提純、劑型穩定等難題,最 終成功研發安全有效的口服藥劑並展開臨床測試。 「當時最大的挑戰是無法進行正常人體試驗,因為他們不會自 願服用砒霜。」參與研發的Cyrus Kumana教授回憶道。團隊 最終選擇直接在病情危重的APL復發患者身上進行測試。 臨床療效顯著 15年追蹤研究顯示,80多名接受口服砒霜治療的復發患者中, 分子生物學緩解率達100%,五年整體存活率為80%。團隊 隨後將口服砒霜作為APL患者完全緩解後的維持治療進行測 試。結果同樣令人振奮:五年無白血病存活率達90%,整體 生存率更高達97%。2013年作為前線治療新確診APL患者 時,更創下雙項100%的佳績。 鄺教授強調:「這項研發對香港醫學界具有歷史意義,因為這 是首個本地研發的處方藥物。」相較靜脈注射,口服砒霜毒性 更低(漸進吸收)、費用僅十分之一(靜脈療程每周最少需7.8 萬港元),且無需住院。 儘管15年前已獲美歐日專利,但從實驗室到處方藥物的過程 仍充滿挑戰。團隊先與港大技術轉移處合作落實GMP標準生 產,再說服從未審核本土新藥的香港衞生署批准。約2018年 獲批後,香港APL患者開始接受完全無需化療的全口服治療 方案(簡稱AAA),由藥用口服砒霜(oral-ATO)、全反式維甲 酸(all-trans retinoic acid,ATRA)及抗壞血酸(ascorbic acid)組成。維持期患者只需每兩個月取藥一次,服藥後僅有 輕微及可逆轉的副作用。 Kumana教授指出一個「反常卻可喜」的現象:「1990年代 APL發病率近乎零,現經過約20年卻增長了60倍。這是因為 過去患者幾乎無法存活,如今卻有大量康復者。」 全球推廣 團隊現正推進全球註冊,透過由醫學院領導的APL亞洲聯盟(包 括港、星、馬、台研究人員)開展獲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的跨 中心研究,並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新加坡研究人員展開合作。口 服砒霜已獲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,經由港大深圳醫院在 大灣區作臨床使用。美歐試驗預計一年內啟動,英國的AML Research Network和卡地夫大學(Cardiff University)亦夥同 醫學院科研人員合作,成功獲得英國血癌協會(Blood Cancer UK)資助,於英國境內進行第三期全國性研究。 研究顯示口服砒霜可能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也有療效,若 後續研究證實,其應用將大幅擴展。鄺教授說:「這不僅是港 大醫學院的成功故事,更見證了香港科研環境的變遷――25 年前創新並非主流,但我們堅持開發救命藥物。如今終獲本地 與國際的資助及認可,這段漫長歷程見證了思維的轉變。」 「藥用口服砒霜徹底改變了 APL患者的治療方式,它不 僅能挽救生命、性價比高, 還能保持患者的生活質素。」 ――喬夏利教授 「這不僅是港大醫學院 的成功故事,更見證了 香港科研環境的變遷。」 ――鄺沃林教授 27 HKUMed News Summer 2025
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